国内大局   当代世界   学术人生   社会治理   领导论苑   党史党建   市场经济   军事国防   党校教学   中外历史   民主法治   思想理论   文化教育   学员论坛   调查研究   读书治学   党校新闻   科技前沿   党校科研   文史参阅   学习文苑  
  首页 > 中外历史 > 史镜
文侯为何送给乐羊一箱告状信
——魏文侯用人史话 (一)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陈家兴    2017-03-31 00:13:05

 

  战国时期,各国人才辈出。然而,独有秦国最后一统,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秦国连续有四位雄主,更成为重要人才的净流入国。山东六国则成为贤能之士的净流出国。从一定意义上说,山东六国有贤能而不用,等于是为秦国培养了大批贤能。如此,秦国焉能不强盛,六国焉能不相继而败?

  其实,山东六国也并非没有雄主,所以都能称雄于战国当世。遗憾的是,其主虽能,往往一任而已。一任之后,往往一改此前礼贤下士、选贤任能之风,以致贤能之士争相出走。

  比如魏国,战国时期那些名震天下的贤能之士,如吴起、商鞅、孙膑、乐毅、张仪、范睢、尉缭等,皆从魏国流失而在他国建功立业。在一定意义上说,魏国简直成为秦国治国大才的培养基地,可谓贻笑千年,至今仍令人扼腕,更启人深思。

  事实上,魏国也曾强盛过,甚至是进入战国时期最先雄霸天下的国家。这发生在魏文侯魏斯任上。

  三家分晋之后,魏斯于公元前403年被周威烈王分封为诸侯国君,是为魏文侯。魏斯任命卜子夏、田子方为国师,每次经过名士段干木的住宅,都要在车上俯首行礼,以示尊敬。如此礼贤,便有“四方贤士多归之”的效果。

  魏文侯的用人谋略,在用乐羊上很有代表性。当时,三家分晋之后,中山国无所专属,文侯谋而伐之。翟璜便推荐乐羊,其子乐舒却在中山为官,文侯不以为意,用乐羊领兵。这即见文侯之明。

  及至乐羊围城,中山子姬窟便以乐舒为要挟不断求宽限,如是者三。而文侯左右本就妒忌乐羊骤得大用,见其总是不攻,便在文侯面前说他的坏话。但文侯把群臣的告状信都封在箧内。

  后来,姬窟把乐舒烹成羹送给乐羊,想以此使乐羊悲恸而不能战,没想到乐羊够狠,直接就在使者面前吃了一杯。文侯对睹师赞说:“乐羊以我之故,食其子之肉。”很有点感激感动的意思。但赞说道:“其子之肉尚食之,其谁不食?”这是管仲怀疑易牙的逻辑,意谓用这样的狠人,将来风险很大。

  乐羊攻下中山后,文侯为之设宴庆贺,宴毕送他两个箱子。乐羊以为珍宝,打开却是群臣的告状信。乐羊见后仍拜谢文侯:“中山之举,非臣之力,君之功也。”而后文侯封乐羊为灵寿君而罢其兵权。对此,《战国策》写道:“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

  乐羊取中山的故事,千百年来多有解读。乐羊攻城未成之时,文侯能用人不疑,这正是雄主长处,其后的齐威王亦是。是以,乐羊的“军功章”有文侯的一半,并非妄言。功成之后,送给乐羊一整箱告状信,既是把自己的信任通达给对方,也有促其效忠的用意,可见文侯治人之智谋。封其灵寿君,以示有功必赏,也是赏得其所。惟罢其兵权多有争议。据称当时翟璜不理解就说,文侯你既知乐羊之能,为何不用他将兵备边,怎么能让他赋闲呢?文侯笑而不语,还是李克为翟璜点破。

  用人首先重德,德又首先重其忠,千古一理。乐羊食子之羹,够凶狠,如上所言连自己亲骨肉都吃,将来他不会吃谁?如果日后出现特定条件,他就极可能对君主不忠。不忠,当然是用人之大忌。如鲁迅所言“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可惜乐羊没有作出有情的选择,当时的情形是否真如刘向在《战国策》中所言“乐羊食子以自信,明害父以求法”,难道不食子就无他法以强化攻城的信心与决心,必须以损害为父之道而全法度之尊严?也可能是乐羊想通过食子来向文侯表示忠心以决意攻城,结果却聪明反被聪明误?我们不得而知,但无论如何,这个故事至少提醒人们,不能挑战做人的最基本底线。

【版权声明】凡来源学习时报的内容,其版权均属学习时报所有。未经中央党校报刊社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或建立镜像。如需使用请点击后方“获取授权”按钮!
 
  精华推荐
习近平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习近平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修好政德课 走好从政路 修好政德课 走好从政路
不断推进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 不断推进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
中国进入公共外交新阶段 中国进入公共外交新阶段
上层建筑理论的新探索 上层建筑理论的新探索
  新闻点击排行
  • 习近平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
  • 李克强同蒙古国总理呼日勒苏赫举行
  • 《摆脱贫困》英、法文版电子书上线
  • “近平是靠自己踏踏实实干出来的”
  • “近平在困境中实现了精神升华”
  • “近平是靠自己踏踏实实干出来的”
  • “近平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
  • “近平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
  •   微信扫一扫
    报刊社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央党校报刊社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京ICP备12002119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