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大局   当代世界   学术人生   社会治理   领导论苑   党史党建   市场经济   军事国防   党校教学   中外历史   民主法治   思想理论   文化教育   学员论坛   调查研究   读书治学   党校新闻   科技前沿   党校科研   文史参阅   学习文苑  
  首页 > 市场经济 > 经济学家
论财政倒逼改革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王东京    2018-06-15 00:02:28

  看题目读者应该能想到我要说什么。中国改革开放40年,作为改革同路人我也跟踪研究了40年。一路观察思考,对财政投入有了这样一种看法: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可以推动改革;减少投入甚至不投入也可推动改革。骤然听这看法似乎自相矛盾,若仔细想其实并不矛盾,下面就说说我的思考吧。

  先从大家普遍关注的两件事说起:

  第一件事是“僵尸企业”。3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出近期任务是“三去一降一补”,特别强调要加快处置“僵尸企业”。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当然首当其冲是要清理“僵尸企业”。起初我的困惑是,国内为何会有大量僵尸企业存在?既然企业已经资不抵债,而生产已又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这样的企业照理早该依法破产,可为何至今未破产呢?

  前年到南方某地市调研,在一次座谈会上我提出了这个问题,当地国资委一位负责人解释说,让企业破产不难,难的是短期内无法安置下岗职工,弄不好会引发职工集体上访事件。迫于无奈,政府只好给这种半死不活的企业继续输血。我恍然大悟,僵尸企业得以存活原来背后是有财政补贴。当时我就想,要是财政停止输血让企业破产,即便财政为所有下岗职工提供生活保障,花钱也比支撑一个扭亏无望的企业少得多。正是在此意义上,所以我说财政不投入也是推动改革。

  第二件事是“产学研脱节”。据公开数据说,政府科技投入在整个财政预算中占比超过了7%,连续6年科技专利申请平均近百万项,其中获得专利授权的每年有近20万项。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专利成果的市场化率却不足7%,产业化率更低,约5%。问题出在哪里?我曾走访过几家科研院所的专家,虽然他们各自研究领域不同,但答案却惊人相似。这答案我之前没想到,读者也未必能想到。

  是何答案呢?说来简单,原来是现行科技投资体制所致。我国科研院所多如繁星,而且大多是事业单位,国家不仅拨课题经费,而且还给发工资。研究人员衣食无忧当然不会去关心成果转化。设想一下,假若财政只对基础理论研究和关系国家安全的重大颠覆性技术研发加大投资,而将民用技术研发交给市场,财政不再给钱资助。如此一来,这类研发机构是否会重视成果转化?当然会重视。这样看,财政断奶也是推动改革。

  上面说的是两件具体事,由此推及一般,财政到底应在哪些领域加大投入而在哪些领域减少投入或不投入呢?理论上讲,财政是否投入要看政府职能如何定位。经济学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有四项: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公平、提供公共品(服务)以及扶贫助弱等。这是说,以上四大领域,财政应该加大投入;而在四大领域之外,财政则应少投入或者不投入。

  当然这只是个理论原则,落实到操作层面要复杂得多。比如四大领域具体包括哪些项目,我们就很难一一罗列,而且即便能罗列,人们也难免会有不同的看法。据我所知,前面我说财政不能为僵尸企业输血,学界就有人不赞成。有不同观点不要紧,真理越辩越明,现在要紧的是要尽快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并把不同观点亮出来,让决策部门参考。

  再接着说我的观点。财政投入应该怎样进退?目前我想到的有以下几个方面,不过是一家之言,我姑妄言之,读者也姑妄听之吧。

  首先,我想到的是生态环保。毫无疑问,生态环境属公共品,财政应该投入,但财政却不能大包大揽。时下流行的观点认为,环保必须由财政投入。这观点其实不完全对。环境恢复和治理需财政投入,但保护环境应主要靠市场。科斯定理证明,只要政府明确界定产权(如限定排放权),市场会将损害环境的社会成本内化为企业成本。这样财政不用花钱,污染也照样能控制。否则全由政府包揽,政府一边治理,企业一边污染,财政投入将是无底洞。

  第二个方面是科技创新。财政当然要支持创新,不过对创新也应区别对待。说过多次,基础理论研究成果是公共品,需财政投资;国防军工技术和核心技术创新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竞争力,也需财政投资。但民用创新技术不同,其产品是商品,可通过市场取得收益,故此类创新不需要财政投资。最近听说有地方用财政资金奖励科技成果转化。莫明其妙,成果既已转让,有市场回报财政何需再奖励?我认为这钱不必花。

  第三个方面是扶贫。扶贫助弱政府责无旁贷,但财政扶贫有不同的角度:既可从需求侧投入,也可从供给侧投入。有不少地方干部反映,近几年财政从需求侧扶贫花钱不少,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争当贫困户的现象。去年夏天我赴贵州六盘水调研,他们通过“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从供给侧扶贫,财政花钱不多,短短3年却带动了30万人脱贫。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需求侧扶贫要精准,财政切莫花钱养懒汉。

  最后再作一点说明:我说财政减少投入或不投入也可推动改革,此判断的潜台词是目前财政有些投资超越了政府职能,减少投资或不投资是回归政府职能。显然,政府职能回归是改革;而对原来的投入对象来说,此举则是倒逼改革。

【版权声明】凡来源学习时报的内容,其版权均属学习时报所有。未经中央党校报刊社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或建立镜像。如需使用请点击后方“获取授权”按钮!
 
  精华推荐
李克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李克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振兴 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振兴
哲学审思智慧践行 哲学审思智慧践行
迈向法治反腐新征程 迈向法治反腐新征程
  新闻点击排行
  • 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
  • 李克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增强发展
  • 陈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两
  • “近平是靠自己踏踏实实干出来的”
  • “近平在困境中实现了精神升华”
  • “近平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
  • “近平是靠自己踏踏实实干出来的”
  • “近平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
  •   微信扫一扫
    报刊社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央党校报刊社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京ICP备12002119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