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管服”改革是增强企业活力、释放市场潜力的关键之举,其本质就是政府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是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务环境的“牛鼻子”。
通过“放”来实现“活”。简政放权关键在简、核心在放,目的在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坚持问题导向、缩小管理权限、减少行政干预,通过“放”来激发市场活力,特别是在一些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的微观经营活动领域,应放尽放、能取消尽取消,不断降低准入门槛,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产经营活动、资质资格等方面的干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通过“管”来保住“质”。简政不是减政,放权不是放弃,大量减少审批后,要强化事中事后的监管,既要在完成规定动作上不搞变通、不打折扣,又要适应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需要,积极探索创新监管理念、监管模式和政策体系,确保行政权力“放得下”也“管得好”。探索实施信用监管,逐步实现全域交易模块与监管模块之间信息数据互通共享,建立覆盖房建、市政、交通、水利等各类工程项目的诚信体系,实现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将企业的诚信情况与招投标、工程建设、资金拨付、银行贷款等直接挂钩,做到“守信者一路绿灯、失信者寸步难行”。
通过“服”来提高“效”。实现政府职能的真正转变,不仅要在如何减少相关审批事项上下功夫,还要从如何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整合服务资源上寻求突破。实施项目审批流程再造,建立项目审批“代办制”“预审制”和“清单制”的保姆式服务机制,设立项目审批代办窗口,增设专职代办员,按照“代办委托、定员服务、互动推进、办结送达”的程序,全程办理项目审批手续,充分利用办理土地报批和出让手续的时间段,对项目进行“预审查”,大幅缩短了项目正式审批时限,实现重大项目审批限时办结。此外,积极推进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将政务服务与智慧城市建设相融合,探索建立民生云、政务云和企业云,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最大限度利企便民。 【版权声明】凡来源学习时报的内容,其版权均属学习时报所有。未经中央党校报刊社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或建立镜像。如需使用请点击后方“获取授权”按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