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大局   当代世界   学术人生   社会治理   领导论苑   党史党建   市场经济   军事国防   党校教学   中外历史   民主法治   思想理论   文化教育   学员论坛   调查研究   读书治学   党校新闻   科技前沿   党校科研   文史参阅   学习文苑  
  首页 > 当代世界 > 时评
《黑天鹅》如何影响国际政治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刘建飞    2017-02-27 07:36:48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在用“黑天鹅”来形容那些具有意外性并有重大影响的事件时,通常指向那些比较少有的有负面影响的事件,比如“9 · 11”、美国金融危机等。令人不解的是,“黑天鹅”在2016年频频飞出,以至于快要形成“黑天鹅湖”,给人以天下要大乱的感觉。

  “黑天鹅”现象反映了认识论上的一个道理,就是人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而客观世界是无限的。当人们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理论、方法等来观察现实世界时,往往受这些东西的束缚,而现实世界是错综复杂、变化多端的。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都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统一。研究者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地从大量偶然现象中寻找必然性,对事物变化作出比较准确的分析和预测。这种分析和预测是有学理、有逻辑的,不同于算命先生的忽悠,也不同于赌徒的下注。对于国际政治来说,鉴于其无政府特性、行为主体多元、影响因素庞杂,研究者所掌握的信息更加有限,所以准确预测难度更大。尼克松和布热津斯基曾预测到冷战的结局,有《一九九九:不战而胜》和《大失败:二十世纪共产主义的兴亡》为证;但是他们都未预见到苏联解体。柏林墙倒塌即冷战结束后,美国还打算同改旗易帜的苏联长期和平共处,一同管控世界。人们更多看到的是:国际政治中的许多“黑天鹅”未被预见到,或者是大量的预测是错误的。有多少西方学者曾预测中国崩溃?又有多少人预测新的世界大战爆发?但他们都错了。

  “黑天鹅事件”对国际政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不确定性上。因为它是人们未曾预料到的,所以就未作应对准备;更因为它是不合常规的,所以它将怎样发展变化就更难确定。对一个国家的决策层和智库来说,能预测出“黑天鹅”固然很有意义,因为这样可以使决策者对“黑天鹅”可能造成的影响早作应对预案,但更为重要的是对已经出现的“黑天鹅”的应对。对“黑天鹅”的应对是否得当,会影响国家的战略走向乃至国际关系和战略格局。“9 · 11”后,美国新保守派试图将危机变机遇,认为美国的“单极时刻”到来了,美国可以借反恐来号令天下,打造单极世界。然而,两场反恐战争打下来,美国的实力大大受损,美国相对衰落成了不争的事实,单极世界成了越来越遥远的梦。而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积极寻求国际合作来应对危机,效果良好,美国先于其他发达国家走出危机。在应对“黑天鹅”上,需要注意克服两种倾向:一是奉行宿命哲学,对“黑天鹅”可能带来的影响消极等待,听天由命;二是对“黑天鹅”过于敏感,将“黑天鹅”视为是针对己方的战略举措,进而要先发制人,从而招致不必要的对抗,引火烧身。

  邓小平当年应对苏东剧变的箴言为我们提供了应对“黑天鹅事件”的正确战略思维。面对比过去“复杂得多,乱得多”“不可测的因素多得很,矛盾越来越突出”的国际形势,首先要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在此基础上有所作为。面对“黑天鹅”带来的不确定性必须采取积极的态度,要有作为。这种作为首先体现在冷静观察上。对战略对手不按常理打出的牌,要分清哪些是针对己方的,哪些是普遍性的;哪些是实的,哪些是虚的;哪些是于己有害的,哪些是有利的;哪些是看似有害,但应对好可以转化为机遇的,哪些是表面看有利,但实则隐含严峻风险的。与此同时要稳住阵脚。在战略博弈中,进攻方往往是寻找对手的弱点、软肋出手。如果己方先乱了阵脚,就会给对手以可乘之机。只有稳住了阵脚,才能沉着应对。

【版权声明】凡来源学习时报的内容,其版权均属学习时报所有。未经中央党校报刊社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或建立镜像。如需使用请点击后方“获取授权”按钮!
 
  精华推荐
习近平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习近平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修好政德课 走好从政路 修好政德课 走好从政路
不断推进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 不断推进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
中国进入公共外交新阶段 中国进入公共外交新阶段
上层建筑理论的新探索 上层建筑理论的新探索
  新闻点击排行
  • 习近平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
  • 李克强同蒙古国总理呼日勒苏赫举行
  • 《摆脱贫困》英、法文版电子书上线
  • “近平是靠自己踏踏实实干出来的”
  • “近平在困境中实现了精神升华”
  • “近平是靠自己踏踏实实干出来的”
  • “近平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
  • “近平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
  •   微信扫一扫
    报刊社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央党校报刊社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京ICP备12002119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