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底,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召开了“南海争端与中国国家安全”研讨会,来自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海南师范大学等单位的十余名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与会代表围绕南海争端的演变、中美关系与南海争端、特朗普上台对未来南海争端的影响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并对中国如何有效应对提出了建议。
南海争端伴随“天下有变”发展和演进
与会学者认为南海争端的发展与演变往往是以大国博弈以及地区甚至全球格局变动为背景的。南海作为“四战之地”,易受攻击而无险可守;南海争端演进的四个重要阶段更反映了其“天下有变,常为兵冲”的重要特征。
第一个阶段是1840年之后,中华帝国的衰落以及西方殖民列强的入侵使得东亚地区传统的朝贡体系被打破。
第二个阶段是从20世纪70年代海洋法公约的谈判开始,形成了新的国际海洋秩序,世界能源资源消耗开始从以煤炭为主转向以石油为主。
第三个阶段是冷战结束前后,被冷战掩盖的领土、海域管辖权等各种矛盾逐渐显现;
第四个阶段是21世纪以来中国的发展与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中国的遏制。
与会专家还指出,南海还有一直“不变”的要素,即中国和南海周边国家的力量对比一直没有实质变化,南海因此得以成为和平之海、贸易要道。
南海争端在中美关系中扮演愈加重要的角色
与会学者认为南海争端在中美关系中正在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成为中美亚太地缘战略博弈新的重要议题。
过去美国在南海问题上“不选边”,2009年“重返亚太”后开始间接染指南海事务,给予相关申索国各类支持;2014年美助理国务卿拉塞尔在国会听证会上要求中国就南海九段线作出明确说明,标志着美国介入南海争端从幕后走向前台;2014年10月美军拉森号驱逐舰进入南沙群岛邻近海域,标志着美国介入方式升级为军事方式。
2016年美国开始大规模、全要素、战略性的介入南海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全要素介入,军事介入从单舰升级为战略威慑性的航母战斗群,巡航常态化。第二,全覆盖介入,过去美国介入南海主要针对南沙群岛,现在开始涉及西沙等地。第三,除了支持相关申索国,进一步调动东盟力量,试图形成合力。第四,积极组织和支持域外国家介入南海问题,标志是试图建立针对南海的美日澳印四国同盟。第五,南海问题的不可置换性增强,很难用其他问题来换取美国在该问题上的让步。
与会专家认为美国强力支持的南海仲裁案基本尘埃落定,正如外交部刘振民副部长所说的“这一页已经翻过去”。其一,仲裁案结果的极端不公正性反而使相关国家不便发声,合法性遭到质疑。其二,中国通过外交战、法理战和舆论战等一系列应对措施取得阶段性成果,也让越来越多的人看清了仲裁案的实质。其三,菲律宾新总统上任,使美国失去介入南海的重要支点。
特朗普上台对南海争端的影响
与会专家认为特朗普上台会为南海争端的发展带来更大变数,需要进一步观察,积极主动应对。
有专家对特朗普对外政策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未来特朗普政府外交政策的现实主义思维将高于往届政府,这突出表现在以下四点。第一,明确表示其外交政策理念是美国第一,国家利益至上;第二,显著提升了民族主义,明确拒绝全球主义;第三,商人出身,使得其具备“交易主义”的外交观;第四,明确提出要重振美国的军事实力,用实力换和平。
与会专家判断,特朗普上台后,美国不仅不会撤出该领域,还会围绕我们周边的热点问题试探我们的底线。特朗普很可能会继续实施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曾提出的联邦式集体防御战略的概念,即把政治态势、体系化力量尽量动员起来,和相应的各个国家的战略需求相匹配,建构亚太的地区结构、安全结构。
中国的对策与建议
中国应如何应对南海争端未来的发展,特别是特朗普上台后将带来的诸多变数?与会学者认为,中国在努力不懈发展自身实力的同时,应积极争取对自身有利的外部环境。
第一,积极贯彻中国总体安全观,注重地区战略安全合作布局。重新整合地区力量,减少不必要的争端和摩擦,让周边国家了解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加快与南海周边国家务实共同开发的步伐。
第二,应经营好中美俄大三角关系,多运用三角关系,使大小三角关系互相影响。其中牵制日本尤为重要,中美发生冲突的可能性远低于中日。
第三,要经营好战略支撑点,“一带一路”及其重点项目的顺利发展可以配合解决南海压力。
第四,盘点中美双方的利益关切和议题清单,加强与美国的沟通和对话,尽可能增加战略互信,进一步加强危机的应对和管控。 【版权声明】凡来源学习时报的内容,其版权均属学习时报所有。未经中央党校报刊社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或建立镜像。如需使用请点击后方“获取授权”按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