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独特定位是特色小镇建设成败的关键。独特定位的确立和形成要依托当地产业资源、历史人文条件,是在“本色出演”基础上的升华。科学规划、有序推进是特色小镇建设的保障,在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中推动小镇产业升级和融合,同时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增强人们对特色小镇的认同感、归属感。
政府通过创新理念和包容性政策积极引导
政府的创新理念和明确的政策支持对于推动特色小镇建设和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英国政府从20世纪50年代起实施的乡村小镇建设,经历了由“发展规划”(单纯强调中心村建设)到“结构规划”(因地制宜进行村镇建设)的过程,政府改变过去单一的建设中心村的做法,使村镇建设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局面。美国格林威治以对冲基金闻名于世,小镇集中了约300家对冲基金公司,管理着数千亿美元的资产。对冲基金在格林威治聚集,除了其毗邻纽约的区位优势和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外,比纽约低很多的个人所得税税率也是吸引大量对冲基金落地的重要原因。在很多国家,政府还通过规划加强对特色小镇建设的指导。美国第一个世界级葡萄酒产地位于纳帕谷,整个山谷除了酒庄和八个小村落外种满了葡萄。为避免同质化竞争,纳帕郡政府及旅游管理部门因地制宜对八个小镇提出了“葡萄酒本身、葡萄酒+体育运动、葡萄酒+商业艺术、葡萄酒+休闲养生”四个产业发展定位,形成了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的乡村休闲文旅小镇集群。德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城市功能分区的整体规划中,将特色小镇有机地组合进城市圈,建设互补共生的区域城市圈。政府政策、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在特色小镇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激发了基层民众和民间资本的积极性。
市场推动产业融合形成主题性强的产业链
国外历史悠久的特色小镇在形成初期大多以工业生产制造为主,随着市场的发展,企业不断调整发展理念、拓展产业链,产业结构逐渐由制造业向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延伸,实现了三次产业间的联动融合发展。法国“香水之都”格拉斯经历了由单一的皮革业到香水制造到以绿色农业为基础(鲜花)、新型工业为主导(香水)、现代服务业为支撑(旅游)的产业转型过程。丹麦卡伦堡是全球企业共生和循环经济最具代表的小镇。20世纪80年代,当地发展部门自发地创造了“工业共生体系”,妥善处理了工业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问题,使这个之前不为人知的小镇知名度不断提升,现已成为其他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区域循环经济的传统典范。美国好时小镇经过100多年的发展,除了拥有巧克力工厂、配套社区设施外,还有巧克力制作演示作坊、好时主题乐园和巧克力世界博物馆等游乐设施,已经成为以巧克力为主题的旅游特色小镇。国外工业遗产旅游已有近50年的发展历史,实践证明,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和旅游开发可以推动区域内产业升级和发展,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应数德国鲁尔煤铁工业区,其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发展科教文研,开辟了“工业遗产旅游之路”。
纵观闻名全球且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特色小镇发展轨迹,我们可以发现,构建“特而强”“小而精”的产业生态系统,找准“产业生态位”是特色小镇核心竞争力得以发挥的关键。产业生态位决定了资源要素甚至产业性质的差异,是产业间共生互补或竞争关系的基础和前提。特色小镇不必追求像大城市那样的产业体系,更不用贪大求全、面面俱到,而应聚焦某个优势产业,围绕其来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链,确保形成主题性强的特色小镇。
重视历史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
历史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是特色小镇的“内核”。许多国家的特色小镇不仅绿树成荫、干净整洁,而且有独特的历史底蕴,更不存在“千城一面、万镇雷同”的现象。德国政府在特色小镇的建筑设计上,特别强调单体设计与整体景观的协调。瑞士小镇坚持“生态优先”的“嵌入式开发”原则,在保留原始自然风貌的基础上,几代人用几百年时间打造一个特色小镇,让环保、绿色、舒适成为了小镇标准。各国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不遗余力加以保护,并在小镇规划和建设中保护性利用,充分发挥历史文化遗产对于特色小镇文化的支撑作用。德国政府规定具有200年历史以上的建筑均须列入保护之列,并拨出专款用于维修和保护工作。在制订城市规划过程中不是根据现代生活需要推倒重来、重新布局,而是在原有城镇格局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功能划分,通过对原有建筑进行改造和利用来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英国对于具有文物价值的建筑实行成片整体保护的原则。在维修过程中坚持“修旧如旧”,尽量保存原有建筑、街道的风格和特点。按照当地规定,具有50年以上的历史建筑,一般不允许拆除;无人继承的则由国家历史文物保护机构收管。如今,英国很多小城镇都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现代和古代的建筑交相辉映,成为英国小城镇建设的一大特色。 【版权声明】凡来源学习时报的内容,其版权均属学习时报所有。未经中央党校报刊社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或建立镜像。如需使用请点击后方“获取授权”按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