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大局   当代世界   学术人生   社会治理   领导论苑   党史党建   市场经济   军事国防   党校教学   中外历史   民主法治   思想理论   文化教育   学员论坛   调查研究   读书治学   党校新闻   科技前沿   党校科研   文史参阅   学习文苑  
  首页 > 国内大局
何立峰: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何立峰    2018-06-22 00:01:5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就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自觉性和使命感,锐意进取、真抓实干,打好三大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就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自觉性和使命感,锐意进取、真抓实干,打好三大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准确把握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面对新时期的新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加快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重点要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坚持质量第一,实现高水平经济循环。当前,我国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变化的矛盾凸显,经济循环不畅问题较为突出。解决这一矛盾,必须牢牢把握工作主线,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优质高效多样化的供给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不断升级的需求,实现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循环畅通。同时,坚持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不断增强,使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和空间布局更加合理,经济发展更加平稳,更可持续。

  坚持效益优先,实现要素高效配置。高质量发展应该不断提高劳动效率、资本效率、土地效率、资源效率、环境效率,不断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由于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当前,我国劳动力、资源、土地等各种要素的低成本优势日渐减弱,长期积累的环境欠账亟待解决,经济发展必须在提质增效上取得实质性突破。切实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推动生产要素从低质低效领域向优质高效领域流动,实现投资有回报、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提高土地、矿产、能源资源的集约利用程度,减少资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减少生态破坏。

  坚持创新驱动,实现活力充分释放。创新是第一动力。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多点突破,我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攻坚期,必须牢牢把握世界科技和产业深刻变革的历史性机遇,坚持创新发展,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和管理革新,扭转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和规模扩张为主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加速向主要依靠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升的内涵式发展转变。更加重视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努力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最大限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经济内生动力。

  坚持共创共享,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但也要看到,在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养老、居住、环境等方面,群众还有不少不满意的地方,必须坚持共享发展,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顺应消费升级需要,不断推动经济转型,提供更多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加快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认真落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

  党中央对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了明确部署,我们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从六个方面做好顶层设计并扎实推进具体实施。

  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目标是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筑牢实体经济的基础地位,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构建优质高效、充满活力、竞争力强的现代服务产业新体系,打造世界一流品牌。进一步破除无效供给,建立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市场化法治化长效机制,着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不断提高科技创新的贡献份额,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优化人力资源的支撑作用,有效调动科学家、技术人员和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目标是实现市场准入畅通、开放有序、竞争充分、秩序规范。着力补齐产权制度短板,依法平等保护各类所有制经济产权,完善物权、债权、股权等各类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甄别纠正社会反映强烈的产权纠纷申诉案件,大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深化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资源等领域市场化改革,健全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强化竞争政策基础性地位,深入推进垄断行业改革,全面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放宽民间资本准入领域,建设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

  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目标是实现收入分配合理、社会公平正义、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持续优化收入分配格局,提升初次分配公平程度,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促进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全面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稳妥有序提高公共服务发展质量。确保完成并巩固深化脱贫攻坚任务,深入推进产业、教育、健康、生态和文化等扶贫,强化对特定贫困人口的精准帮扶,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防止返贫的长效机制。

  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目标是实现区域良性互动、城乡融合发展、陆海统筹整体优化。着眼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生活水平大体相当,完善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进一步增强东中西部和东北这“四大板块”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区域战略的协同实施,努力体现各战略推进的精准化、差别化导向,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坚持陆海统筹,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扎实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引导资源要素流向农业农村,推进城乡建设统一规划、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合理布局融合互促。全面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持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

  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目标是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重点是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加大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

  构建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目标是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加强对外投资有效引导、投资保护和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引领,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资和生产服务网络。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扩大金融、电信、教育等领域对外开放,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鼓励外资进一步融入我国产业体系和创新体系。加强多边经贸合作,推进贸易强国建设,采取有力措施妥善应对贸易摩擦。坚定支持多边主义,积极参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切实筑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体系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结合实际,强化顶层设计,加快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加快探索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新和完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制度环境。

  强化指标导向。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突出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兼顾宏观和微观,涵盖总量、增量、结构等多个维度,构建体现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具体可包括投入产出、质量效益、结构动力、风险防控、民生福祉等多个领域。适时将具备条件的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充分发挥高质量发展指标对各项工作的“指挥棒”作用。

  强化政策护航。以提高发展质量、改善经济效率、促进社会公平、增强可持续性为取向,形成以财政、货币政策为基础,以产业、区域政策为引领,以消费、投资、社会等政策为支撑,各方面政策协同配合、良性互动的高质量发展政策保障体系。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强化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健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规划体系。

  强化标准引领。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加快建立由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和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共同构成的新型标准体系,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全面提升标准化水平,着力完善产品标准、工程标准、生产和生活服务标准、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严格生态环保标准。结合我国实际,加快将先进适用的国际标准转化为国内标准,同时推动中国标准向国际标准转化和推广应用。

  强化统计监测。对照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借鉴国际统计先进经验,推进统计标准化、规范化,逐步完善统计分类。健全统计监测制度,及时反映幸福产业、数字经济、现代供应链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情况。强化统计调查实施和执法监督,完善部门统计数据共享机制,全面提升统计能力、数据质量和服务水平。

  强化评价考核。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探索建立覆盖各部门和各地区党政机关、群团组织、国有企业、科研院所及其他事业单位的分级分类绩效评价制度,实行差别化与综合性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结果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进一步完善政绩考核,把推动高质量发展相关年度评价作为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设置指标权重,完善分类差异化考核机制,引导各级政府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下硬功夫。

  强化人才支撑。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按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弘扬科学家、企业家和工匠“三种精神”。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着力破除制约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流动、激励的思想束缚和制度藩篱,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

【版权声明】凡来源学习时报的内容,其版权均属学习时报所有。未经中央党校报刊社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或建立镜像。如需使用请点击后方“获取授权”按钮!
 
  精华推荐
习近平同朝鲜劳动党委员长金正恩举行会谈 习近平同朝鲜劳动党委员长金正恩举行会谈
李克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李克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用凝视铭记一种伟大 用凝视铭记一种伟大
坚持“一带一路”统领 全面推进开放强省 坚持“一带一路”统领 全面推进开放强省
我们为什么怀念马克思 我们为什么怀念马克思
  新闻点击排行
  • 习近平同朝鲜劳动党委员长金正恩举
  • 李克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增强发展
  • 陈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两
  • “近平是靠自己踏踏实实干出来的”
  • “近平在困境中实现了精神升华”
  • “近平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
  • “近平是靠自己踏踏实实干出来的”
  • “近平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
  •   微信扫一扫
    报刊社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央党校报刊社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京ICP备12002119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