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描述了青年习近平成长成熟的那段历史经历。除了读书,我还把《学习时报》刊登的有关该书的学习感悟、体会文章,全部看了一遍。通过读这本书,结合工作实际,我有几点突出的感受。
其一,学习青年习近平对党忠诚与服务人民高度统一的党性品格。青年习近平对党忠诚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对党的性质和宗旨的认同,进而坚定了对共产主义理想和对社会主义的信念。为什么青年习近平经过初期的迷茫,最后信念坚定了,选择目标很明确,我觉得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他家庭父辈的影响,父辈就是老革命;另一方面就是他阅读了大量的书籍,这些书籍充满了正能量,充满了革命的理想。二是他持续不断申请入团入党,先后8次写入团申请书,10次写入党申请书,就是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加入中国共产党,持续不断地追求。三是积极践行党的宗旨,不忘初心,时刻想着为老百姓服务。他实际上早已经按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了,所以当他刚被批准入党,很快就担任了大队的党支部书记,老百姓、组织上都认为他早已具备了担当大队党支部书记的条件。服务人民,真心为老百姓办实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他刚去时有点不适应,但是他认为自己就是农民,很快就跟老百姓打成一片。第二,他实实在在、扎扎实实为老百姓办实事,每一件都是从为老百姓改善生活出发去办的。第三,他走到哪里都不忘老百姓。他到了福建,还帮助村民看病,帮助村里解决困难问题。到上海,甚至到中央工作后,还想着当年的老百姓,给他们写信。
其二,学习青年习近平敢于担当与善于作为有机结合的优良作风。青年习近平敢于担当有好多体现,比较突出的事例有办沼气、打淤地坝。这两件事在技术上难度很大,而且也需要人力、物力的投入。针对办沼气池、打淤地坝的技术难题,他带人外出学习,反复论证,科学设计,不断总结,最终都成功了。还有办代销点,这个技术上并不难,然而在当时有政治上的风险,但他认为这是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所以坚持动员说服老百姓干起来。他敢干但不盲目,是开动脑筋地干,科学创新地干,非常值得学习。
其三,学习青年习近平艰苦劳动与刻苦学习很好兼顾的坚韧精神。习近平当时年龄不大,但什么活都干,什么苦都吃,而且是长年累月持续不断的。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之余,他还坚持刻苦学习。只要有空他就学,挤时间学而且不怕蚊叮虫咬,不怕煤油灯熏黑鼻孔;学的内容很广泛,既有励志的、有坚定理想信念的,又有帮助他增长各方面知识的,甚至学办沼气、修水利的知识、技术,这些书都发挥了正能量;学习方法也很讲究,不是随便读读,他学习的时候注意采取比较的方法,还注意记笔记,7年记了18本读书笔记。记笔记是什么感觉,一定是有感想才记笔记,同时记的过程中也促进了进一步的思考,这就决定了他读书会很有成效。他曾感慨地说,知青生活真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高度结合呀!现在看来,这种结合不仅是形式上的结合,实际上也是学中干、干中学。在这个结合的过程中,青年习近平不断提升人生境界,增强党性观念,增进为民情怀,历练干事本领。今天习近平总书记提倡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强调读书对工作对增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意义,应该说与他当时的读书经历和感受是分不开的。
其四,学习青年习近平公道正派与严于律己紧密融合的优秀品德。当年为什么选习近平当支部书记?老百姓说主要是他为人实在、公道正派、不偏不倚,那么多邻里纠纷、矛盾,他没当支部书记时候就去找他评理、解决。当了支部书记以后,他客观公正地处理各种村民纠纷,比如书中提到的分救济粮纠纷。此外,书中有两个情况能充分体现他严于律己、清正廉洁。一个事例是眼看着知青们一个一个都走了,有的是托关系走后门走了,他没走。当时有人劝他也去找找关系,他就说推荐就推荐,不推荐就算了,不推荐我就在梁家河当农民。他就是这个态度,不走歪门邪道,不托关系走后门。还有一个事例,他跟另外一个人去四川学办沼气,到那个地方后恰巧技术员出差了,他们两个要等几天。为了不让时间浪费,他们俩就临时到峨眉山看看,回去报销的时候他们不报那一段的路费,这就说明他严格标准,不占公家便宜,清正廉洁。更可贵的是,他把坚持公道正派与严于律己这两个方面紧密融合起来了。的确,只有严于律己了,才能做到公道正派。而如果不能严于律己,就没法公道正派,因为人家会不服的。就因为他严于律己,所以老百姓才服他,拥护他。
总之,我们要通过深入学习青年习近平的众多优秀品质,感悟这些优秀品质之间的有机联系,来全面增强党性、改进作风、建设队伍,以良好的精神风貌为新时代作出新贡献。(作者系中央党校机关服务局局长) 【版权声明】凡来源学习时报的内容,其版权均属学习时报所有。未经中央党校报刊社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或建立镜像。如需使用请点击后方“获取授权”按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