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大局   当代世界   学术人生   社会治理   领导论苑   党史党建   市场经济   军事国防   党校教学   中外历史   民主法治   思想理论   文化教育   学员论坛   调查研究   读书治学   党校新闻   科技前沿   党校科研   文史参阅   学习文苑  
  首页 > 文史参阅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陈家兴    2018-06-18 00:12:45

  “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都强调了人才的极端重要性。新时代的中国,也日渐彰显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恢宏气象,令人瞻望未来中国的壮美图景。

  历史上,在大业将起之际,或盛世将兴之时,就常常出现延揽天下英才的奇观,而人才建功立业的传奇也随之上演。

  看待人才:视人才为祥瑞珍宝

  用人首先有一个如何看待人才的问题。这当然不仅是嘴上说人才怎么重要,行为举止上如何爱惜人才而已。比如三国时期的袁绍也很重视人才,礼贤下士,却不知用人之机,把人才当花瓶而已。这实质上不是重视人才,而是屈杀人才。在相当意义上说,只有掂得起人才的分量,才有用得好人才的胆略。

  在战国时期的齐威王眼里,人才是珍宝,更让人才在各自岗位上耀亮珍宝之光。想来,如果不是魏惠王这个庸碌之主想在齐威王面前炫耀宝贝,恐怕齐威王视人才为光照千里的珍宝这段佳话,未必会见诸史册。

  当时,齐威王和魏惠王一起去郊外狩猎,在闲聊时魏惠王就问,齐国有宝贝不?齐威王说没有。魏惠王就说,我的国家虽然小,也还有十颗大珠子,直径有一寸以上,可以照亮十二乘车子,你们齐国这么大,怎么会没有宝贝呢?

  显然,在魏惠王眼里,只有这些奢华之物。但在齐威王眼里,这些东西又岂在话下?他念兹在兹的是人才。所以听魏惠王这一炫耀,就很潇洒地告诉他,我的臣子中有檀子,让他守南城,楚国人就不敢来犯,十二诸侯都来朝奉;有盼子,让他守高唐,赵国人就不敢到我的河边来打鱼;有黔夫,让他守徐州,燕国人就对徐州北门、赵国人就对徐州西门祈福,迁到这里来居住的有七千多户人家;有种首,让他防备盗贼,就出现道不拾遗的景象。然后齐威王豪迈地表示,他们四个人,光照千里之外,怎么能只照亮十二乘车子呢?说得魏惠王大为惭愧,怏怏而去。

  唐太宗眼里的人才,就更不用说了,他留下的重视人才的佳话更多。当时,一些大臣喜欢恭贺祥瑞,连白鹊在皇宫寝殿的槐树上构巢建窝,臣子也要拍马逢迎说这是祥瑞。太宗头脑清醒得很,说我平常就嘲笑隋炀帝喜好祥瑞,我心里的祥瑞,是得到贤才。一句话就把马屁精们打回了原形。这也说明,唐太宗心心念念的是人才,其他何足挂齿?

  唐朝名将李世勣,在并州(太原)任职16年,其治下令行禁止,百姓安居乐业。唐太宗感慨地说,隋炀帝折腾百姓,筑长城来防备突厥进犯,终究是没有什么用。我只需派李世勣守在晋阳,就边尘不惊。“其为长城,岂不壮哉!”把名将比作长城,对人才的倚重由此可见一斑。

  延揽人才:挖人不惜用上奇招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争相求才。“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是这一时期最真实的写照。秦国之所以最后能胜出,从一个边陲之国而能一统天下,是与其始终注重延揽天下英才分不开的。只要是人才,不管来自哪里,都用之不疑。这样的用人眼界、魄力、气度真是令人感佩。

  宋人洪迈在其《容斋随笔》中写道:“独秦不然,其始与之谋国以开霸业者,魏人公孙鞅也。其他若楼缓赵人,张仪、魏冉、范雎皆魏人,蔡泽燕人,吕不韦韩人,李斯楚人。皆委国而听之不疑,卒(最后)之所以兼天下者,诸人之力也。”这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贤才,当时或未必有名,或因小过而被他国弃用,或听闻秦国有用武之地而投奔,却最终都被秦国照单全收。

  令人称奇的是,从秦穆公到秦惠文王、昭襄王、秦始皇,几位有能力的君主,在坚持五湖四海的用人方略上,都保持了高度一致,可谓深得“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这一秘诀。而面对不可多得的大贤才,秦国用上了各种招数,亦是令人叹为观止。

  比如秦穆公,听说百里奚是个人才,便多方打听他的下落。当时,百里奚是虞国大夫,被晋国俘虏后,被作为秦穆公夫人的陪嫁仆人送到秦国,却在半路上开溜了。听说自己的妻子流落在楚国,便也逃到楚国去。楚成王让他养牛,结果他养的牛和其他人养的牛都不一样,真可谓是金子在哪都能闪光。可是楚成王“有眼不识金镶玉”,只是觉得养牛和养马道理相通,便让他养马而已。

  秦穆公听说百里奚在楚国,便想用重金赎回。还好只是想了一下而已,否则他再也得不到百里奚了。楚成王虽然不识人才,但听到秦国用重金来赎,也还是会立马明白自己手里攥着的居然是稀世奇珍,他又怎么会放手呢?所以,当时秦穆公的谋臣就说,楚成王让他养马,是因为不知道他的才能。不如用逃跑之罪来赎他吧,当初管仲就是这样才从鲁国脱身的。

  于是,穆公就派人对楚国说:秦国陪嫁的奴仆百里奚逃到了你们这里,想用五张黑羊皮赎回他。楚国一听,没问题,答应得极是爽快,等百里奚到了秦国,楚成王后悔已是来不及了。百里奚的“五羖大夫”之名,就来源于此。

  如果说挖百里奚来,用的是巧计,那么挖西戎的大贤由余,用的则是离间计。由余是晋国人,却在西戎为官。百里奚听说他有经纶之略,总是叹惜不已。当时由余出使秦国,秦穆公亲自领略了一番由余之贤,更是忧心忡忡,说:“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他这一忧心忡忡,后果就很严重。

  穆公问计于内史廖,答曰戎王地处偏僻,没有听过声乐。不妨送他歌女,以夺其心志。再为由余请个假晚点回去,让他们君臣关系疏远。再把由余强留下来,让他爽期。戎王必定生疑,君臣有了嫌隙,就可乘机下手了。而且戎王把精力用在声乐上,必然荒疏政事。

  戎王果然中计,在靡靡之音里极尽享受,由余一年不归也不问。然后秦穆公再派由余回去,由余一看戎王变成这样,便力谏苦谏,戎王哪里听得进去?由余便投降了秦国。穆公用由余去讨伐戎王,最终“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挖其臣,取其国,秦穆公挖人之计确实有点毒辣。

  秦昭襄王重视贤才,一点也不亚于秦穆公。他听说孟尝君是大贤,就想把他挖过来用为相。他对齐国说,让弟弟泾阳君为齐国人质,换孟尝君到秦国见一面可好?这时的齐国已经衰败,舍不得孟尝君去,又不得不交换。

  后来,孟尝君用了“鸡鸣狗盗之术”逃离了秦国。但故事还没完。昭襄王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开始离间齐国君臣。到处散布说,天下人只知道有孟尝君,不知道有齐王,不久孟尝君将会代齐自立了。齐王一听这还得了,便把孟尝君的相位给罢免了。

  这时候,孟尝君的手下冯谖,利用秦国渴慕大贤的心理,反过来也算计了一下昭襄王,劝他快去迎孟尝君为相。昭襄王一听极是高兴,欢天喜地派人去迎接孟尝君。但冯谖及时把这件事又告诉了齐王,齐王一听不得了,立即又复了孟尝君的相位。秦使只好败兴而归。

  在挖人上费尽心机,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在那些雄主眼里,千金易得,贤才难求,为了人才,也真是拼了。

【版权声明】凡来源学习时报的内容,其版权均属学习时报所有。未经中央党校报刊社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或建立镜像。如需使用请点击后方“获取授权”按钮!
 
  精华推荐
李克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李克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芬芳起于椒兰 芬芳起于椒兰
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振兴 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振兴
哲学审思智慧践行 哲学审思智慧践行
  新闻点击排行
  • 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
  • 李克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增强发展
  • 陈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两
  • “近平是靠自己踏踏实实干出来的”
  • “近平在困境中实现了精神升华”
  • “近平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
  • “近平是靠自己踏踏实实干出来的”
  • “近平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
  •   微信扫一扫
    报刊社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央党校报刊社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京ICP备12002119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