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宣讲是党的理论创新工作的延续。通过理论宣讲,使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体党员干部,用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我们党不断制胜的法宝。宣讲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不能用文件解读文件,不能用事实解释事实,也不能只是引用经典著作的个别词句。要让受众感受到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魅力,感受其中蕴含的真理力量和逻辑力量,就需要做到“用学术讲政治”,在理论宣讲中讲清其形成的现实逻辑、历史逻辑、内在逻辑。
讲清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形成的现实逻辑
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指导实践、服务于实践,离开实践的理论就没有了生命力。实践的观点、生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党的理论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性,具体体现为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价值导向和目标导向。因此,讲清楚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形成的现实逻辑,能够帮助受众深入地理解其丰富内涵,掌握其问题导向、价值导向和目标导向。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形成的现实逻辑既包括国内背景,还包括国际背景。国内背景即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这是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现实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个部分对过去五年工作的总结以及对历史性变更的阐述就属于党的理论创新的现实基础。国际背景也是党的理论创新的现实基础,因为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紧密相联,中国的发展必须纳入宏大的国际视野之中。没有宏大理论视野,没有深厚理论积淀,没有学术思维和理论框架的建构,宣讲者就无法讲清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形成的现实逻辑。
讲清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形成的历史逻辑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是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从辉煌走向辉煌。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产生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过程,这就决定了党的理论具有一脉相承的特质。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随着时代发展、实践推进而不断发展创新,不断产生马克思主义新的具体的理论形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讲清楚了这个历史逻辑,有助于受众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人民性和实践性、开放性和时代性特征。
讲清楚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形成的历史逻辑,就能帮助受众深刻理解和掌握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丰富内涵、思想精髓。“水流千里也有源,树高千丈总有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讲清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我们就知道自己从哪里来,经过了哪些地方,要到哪里去,就知道今天所处的历史方位,就不会迷失方向。
讲清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形成的内在逻辑
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是个完整的科学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这就要求宣讲者从战略高度的相关要素中去阐述党的创新理论。不仅如此,宣讲者还需要从内在逻辑形式结构上去阐述党的创新理论的基本框架。比如,党的十九大报告,其前面四个部分是总论,这四个部分之间有着严谨的内在逻辑联系;后面九个部分是分论,阐述了新时代的战略部署,具体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和军队、祖国统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的战略部署。先总后分,先宏观后具体,受众掌握了这个基本框架,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
理论宣讲必须做到“用学术讲政治”,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学以致用的具体表现,更是对理论工作者开展理论宣讲的基本要求。理论宣讲做到了“用学术讲政治”,党的理论教育就会彰显出强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就能使受众内心受到震撼,从而真正做到入脑入心。
(作者系湖南省委党校副校长) 【版权声明】凡来源学习时报的内容,其版权均属学习时报所有。未经中央党校报刊社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或建立镜像。如需使用请点击后方“获取授权”按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