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新兴经济体群体的发展,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弊端日益显现。现行国际经济秩序深刻影响着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金砖国家在全球治理中地位的不匹配,决定了它们必然是推动变革的主要力量,且在全球治理体系的合作关系具有内在动力和长期性。未来,金砖国家深化全球经济治理面临诸多挑战,但依然乐观其成。
面临诸多挑战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化建设滞后制约其推动全球治理的政治意愿和行动能力。直到目前,金砖国家集团依然属于领导人引领性质的以论坛为主的决策机制,而凝聚金砖国家合作主要依靠共享类似发展阶段和未来前景,以经济驱动和政治信任为纽带形成的特殊多边合作关系。由于金砖合作不是依靠统一模式来引领,由此造成非正式特点突出,非机制化突出,合作成效不够。需要持续推进金砖国家合作的机制化,提升其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所谓全球经济治理,就是各国采取集体行动共同努力,旨在对全球经济事务进行共同管理。可见,集体行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金砖国家推动全球经济治理的发展。金砖国家组织只有实现一定程度的机制化,才能抵消各国分歧造成的消极影响,发挥集体行动的合力,提升金砖国家推动全球经济治理的成效。
金砖国家各国自身发展面临的挑战。金砖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度不一致,经济结构高度不一致,虽然金砖国家经济基本面最近有所改善,但经济本身的脆弱性、风险性和不确定性仍然存在。金砖国家经济有较快发展,但在世界经济价值链分工体系处于外围位置。俄罗斯、巴西、南非主要是资源供给者,中国和印度是加工制造者,金砖国家出口的多数为初级产品或低附加值的工业制成品,这种国际产业链结构受外部波动影响大,对发达国家市场依存度高,经济自主权不足。金砖国家需要通过技术改进和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迈进第四次工业革命进程。总之,金砖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的显著差异以及各国经济结构面临的缺陷,都将影响金砖国家把经济上的影响力转化为在政治上的共同行动。
金砖国家间的经济联系薄弱制约集体行动力。贸易是金砖各国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和联系纽带,但金砖国家的贸易关系总体上不够紧密,贸易结合度平均水平较低,五国相互间贸易只占各自对外贸易总和的5%。不仅贸易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且金砖国家间投资只占五国对外投资的6%,投资潜力远未充分发掘。同时,金砖国家间经济一体化程度低,没有建立诸如金砖国家自由贸易区等一体化合作机制。因此,不提高金砖国家间贸易的结合度和互补性,金砖国家就会缺少深化经济贸易合作的动力,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各国合作的战略升级。
合作治理利好累积
金砖国家的诉求符合时代要求并具有民意基础。金砖国家在多次宣言中强调,金砖国家并不是要取代现有的国际政治经济治理制度,而是以改革者的身份要求现有全球经济治理机制适应新时代要求,以满足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发展需求,也得到广大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金砖国家具有推动全球经济治理的坚实经济基础,也是其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根据国内外权威机构预测,未来新兴经济体仍将持续增长,金砖国家仍是后危机时代引领世界经济走出危机的火车头,并将长期影响全球经济,这是金砖国家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最重要的基础。
“金砖失和论”是伪命题,共同利益交汇、战略协作需求与不断深入的务实合作是金砖国家合作的主流。金砖国家都是后起的新兴经济体国家,都是第三次现代化浪潮的弄潮者(也因此对欧美既得利益者造成较大冲击),在世界资源的分配上是有共同利益的,这些是金砖合作重要的政治经济联系基础。有关学者的研究表明,加强金砖国家集团内部的合作将有助于每个国家更好地利用这些潜在的比较优势。更何况,以金砖国家为首的新兴大国之间的合作在促进多元化和外交平衡、减少对发达经济体的依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也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的需要。只有金砖国家不断增强政治互信,加强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才能对现行的全球治理体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机制化建设需要加强
尽管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非机制化突出,各国在政策目标上存在分歧,但各国间超出预期的更广泛领域的务实合作必然会将机制化建设这一重大问题提上议事日程。
为此,在完善现有的非正式化机制的同时,也应推动“软法与硬法兼施”的机制化构建,有利于降低内在不确定性。在机制构建上重点形成专而精、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多元机制相互推动的立体合作网络,在合作主导权上,形成包容、协商、互动、共治的新模式,在参与主体上体现开放性和包容性,即政府引导、多方参与,互动对象不局限于金砖五国,也包括域外的其他国家及其各类主体。只有在金砖国家内部明确了底线,才能更利于商讨开拓共同事物,确定业务运行的共同规矩,机制化建设才可顺利推进。 【版权声明】凡来源学习时报的内容,其版权均属学习时报所有。未经中央党校报刊社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或建立镜像。如需使用请点击后方“获取授权”按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