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这一论述深刻阐述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战略意图,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价值理念提升到新的高度,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发展和安全大局重要性的认识,是新时代指导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根本遵循。
推动科技创新,强化宏观指导,军民融合迈向新阶段
高技术产业强劲发展,产业结构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军民融合在国防和经济发展中施放制度红利和政策效益具备更加坚实的技术基础。近些年我国在高科技领域跟踪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速度和能力不断提高,一些重点项目和战略新兴领域产生众多颠覆性突破,许多方面正在由“跟跑者”逐渐成为“并行者”“领跑者”。适应科技创新发展强劲势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提出建设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加强科技领域统筹,将提高军民协同创新能力作为重点任务之一。
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军民通用性强,军地在航空航天、精密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集成电路、工业互联网等高技术战略性产业领域具有深度融合发展的广阔空间。建立军民一体的产业联盟、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培育军民融合产研核心企业,充分发挥高精尖产业技术在军民融合发展中的核心引领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纳入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发展的过程之中,上升为国家战略,成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绘制融合发展蓝图,注重融合法治保障和改革创新,着力破解制约军民融合发展的瓶颈环节,推进重要领域融合落地生根,从完善体制机制入手,加强宏观指导,科学统筹规划,军民融合呈现稳步发展新格局,进入良性发展新阶段。
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维护国家发展利益,军事需求带动军民融合进入新广度
军事需求是牵引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动力。当前我军正处在从机械化向信息化、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各方面建设任务复杂艰巨,需求巨大,为军民融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牵引。2018年我国军费规模达到11069.51亿元,虽然从国际比较看我国军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仍处在较低的水平,但相对较大的规模对国家经济运行仍然产生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军事投入带动武器装备和战场设施体系建设,对国民经济行业和技术类别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过程中,以全面精准的融合需求为牵引,搞好需求对接,充分发挥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外部溢出效能,推动国家产业升级,促进国民经济体系转型升级。
军队新使命新任务拓展军民融合的广度。随着全球化发展,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一带一路”战略走向实践,重大合作项目在多国落地,广大公民华人分布全球,形成了重大海外利益格局。据统计,目前中国已有上万家企业在海外开展业务,每年出国公民人数超过一亿人次,国家安全的综合性、全域性、海外性特征更加突出。
我军使命任务的变化,对军民深度融合提出了全新要求,科学统筹军地两大系统的保障资源,把军事力量以及承包商、大型企业包括东道国等非军事力量有机结合起来,运用军民融合方式维护海外利益,是新时代面临的崭新的重大课题。
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军民融合发展谋划新格局
全要素融合。要素是构成军民融合保障能力的基本单元。全要素军民融合发展,就是要把握军民融合的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弄清各要素在融合过程中所起的功能作用,为制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目标、发展路径提供基本依据。强调全要素,就是要学会运用全要素系统分析方法,立足国家发展和安全全局,深入研究影响军民融合发展的各种基本因素以及产生的整体效能,大幅度提升融合效率,拓展融合空间,丰富融合形式,提升融合层次,从根本上打破长期形成的封闭格局,让人、财、物、信息、技术、服务等各类要素在军地间合理流动、优化配置、优势互补。
多领域融合。这些年来我国军民融合实践不断由点到面、由个别部门向社会多领域延伸。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现代物流、医疗卫生、生活服务等军民通用性比较强的重要和关键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军民融合不断向更多的行业领域拓展。在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要在制定完善政策法规,建立制度化、规范化运行机制上下功夫,使军民融合过程更加顺畅,摩擦力更小。在信息化、智能化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领域,精确把握加强军民深度融合的交叉点、重叠域,使大国重器、超级工程、最前沿技术能直接运用、服务军事领域,保证国家的先进经济技术实力成为促进军队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最强推手。
高效益融合。高效益军民融合发展核心是升级增效,发挥整体优势,实现军地双赢。以军民深度融合为推手,加快国民经济转型升级,推动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生产。在平时发挥拉动内需、减少消耗、避免重复建设的功能,战时快速有序地运用国家综合实力,打赢任何规模样式的信息化战争。高效益着眼于全社会资源整体的优化配置,目的在于尽可能使经济和国防共用一个平台,一份投入两份产出,实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突出重点区域,聚焦保障打赢,军民融合发展寻求新突破
区域融合。按照国家安全和发展总体战略部署,统筹经济产业调整布局和军队力量部署完善,加强区域重点方向军民深度融合。根据沿海内陆联动、沿边沿线衔接、“四大板块”区域统筹的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思路,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相匹配,与各战区使命任务相适应,整体统筹,平战结合,功能互补的区域性军民融合发展布局。统筹区域重点产业集群融合,立足我国经济产业分布和军队部署情况,构建区域经济集群与军品产能融合布局,用政策引导社会资源在相应的区域合理配置,攸关国家战略的行业领域,国家要综合运用经济、政策、法律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主导产业空间布局。
平战融合。未来战争是综合国力的全方位较量,前后方一体、军民一体的特征显著。军民融合必须辩证处理平战关系,做到保障平时和应急应战的统一。对军事需求中功能需求特殊的项目,可以单独立项建设。对建设周期长、军地共建共用共享的项目,列为军地示范工程,做到急用先建、特用专建、共用共建。贯彻军委全面停止有偿服务任务要求,军队运用自身资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要制定政策标准,对于确实能够在服务经济社会同时,提升和储备战时保障能力的项目可以列为军民融合项目,并应严格控制、统一管理。坚持面向市场服务战场,平时建设为了战时打赢,充分发挥军事需求在军民融合中的牵引和导向作用,推动融合功能以保生活为主向保打赢为主转变。 【版权声明】凡来源学习时报的内容,其版权均属学习时报所有。未经中央党校报刊社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或建立镜像。如需使用请点击后方“获取授权”按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