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8日《人民日报》报道了空军“神威大队”的事迹,而装备的主角正是多次出镜的轰-6K轰炸机。官方将其界定为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代中远程轰炸机,具备远程奔袭、大区域巡逻、防区外打击能力,是中国空军向战略空军转型的标志性装备之一。
出身名门,老当益壮
轰-6系列源自苏联中型喷气轰炸机图-16(北约代号“獾”),出自著名的图波列夫设计局。1959年中国开始仿制图-16,定型后命名为轰6,是目前我国国产的最大型中远程轰炸机,衍生出轰-6H、轰-6M(海军型号)和轰-6K等改进型轰炸机以及轰油-6空中加油机。轰-6机首位置有领航员玻璃座舱,机尾有观察舱,机身上、下、尾部各有一座双23毫米机炮塔。轰-6K在外观上比较好辨认,取消了机首、机尾玻璃座舱和所有航炮,机翼下共有6个武器挂架。老轰-6存在“腿短、弹少、看不远、打不准”的问题,即航程短、可用弹种少和电子水平低,轰-6K可谓实现了“脱胎换骨”。
一是增大航程和载弹量。轰-6K扩大进气道并加强机翼结构,使用重量更轻、油耗更低的俄制D-30-KP2涡扇发动机,航程延伸至7000公里,最大载弹量15吨。轰-6K保留了内部弹舱,可携带重型钻地弹;比H/M型增加了2个外挂点,翼下最多可挂载6枚K/AKD-20或KD-88巡航导弹。二是增强空地打击能力。轰-6K可发射空地导弹、反舰导弹,投掷制导炸弹等精确制导武器,执行任务更加多样。据外媒推测,K/AKD-20巡航导弹射程1000至1500公里,性能不逊于美国“战斧”。三是升级航电系统,实现减员增效。据公开图片,轰-6K采用玻璃化座舱,以6个多功能液晶显示器替代部分旧式仪表,将对地轰炸雷达改为机鼻火控雷达,拥有更强的对地、对海扫描能力。除此之外,还配备了电传操纵系统、光电瞄准具、导弹逼近告警系统,机组成员由原来的6名减少到4名,并配备独立的弹射座椅。
巡航海疆,扬威“故里”
据公开信息轰-6K已装备4个团,它的批量服役是中国空军加快提升战略进攻能力的重要标志。轰-6K服役以来,多次飞越第一岛链赴西太平洋进行远海训练,还承担南海战巡和东海防空识别区警巡任务。2015年3月30日,轰-6K飞跃巴士海峡,首次奔赴西太平洋开展远海训练。2016年7月15日,中国空军公开发布了轰6K飞越黄岩岛的照片,标志着中国有能力对南海实现有效管控。2017年“航空飞镖”空军竞赛上,首次出战的轰-6K机组打败了俄空军“逆火”轰炸机机组,这是一种超音速、可变掠翼的远程战略轰炸机,也是俄军轰炸机部队的主力机型之一。
网上时有中国引进“逆火”轰炸机的传言,甚至有所谓俄罗斯军工企业的“权威信息”。对此,《现代兵器》杂志曾引用轰-6设计师的说法予以否定,“轰-6经过改进后,在作战效能上和俄罗斯图-95和图-22M的水平也差不多了。”俄罗斯现役的“逆火”轰炸机几乎都是苏联遗产,机龄较长且设备陈旧,以老款空地导弹和自由落体炸弹为主,难以满足防区外发射和“发射后不用管”的世界先进标准。得益于中国电子工业的发展,原本老旧的轰-6升级航电设备后,在全天候作战和发射精确制导武器方面远超后辈“逆火”,何谈引进之说。
过渡时期,独挑大梁
不同于一般的战术轰炸机、攻击机,战略轰炸机具备的是“战略性”和“远程”,即打击敌方重要城市、核导弹发射井等具有战略意义的目标,作战半径可达数千公里。当今美国的B-1B、B-2和俄罗斯的图-160都是典型代表,航程远、载弹量大,是“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的组成部分。此外,战略轰炸机在和平时期可发挥威慑作用,即便俄罗斯老式的图-95巡航都给沿线国家带来巨大压力。因此,战略轰炸机作为一种任务灵活的平台,核常兼顾、平战两用,是中远程导弹无法取代的。
虽然轰-6K的航程和载弹量都不及美俄主力机型,但使中国成为继美、俄、英、法之后第五个拥有国产战略轰炸机的国家。轰-6K服役后也在不断改进,并发展出海军型。2015年5月,国外卫星图片曾显示一架轰6K外侧机翼加挂了电子战吊舱,这很可能是此前一年首飞的轰-6KH原型机,即加装YJ-12超音速远程反舰导弹的海军型。在新一代大型轰炸机服役前,轰-6K及其改进型将“只手撑天空”,独力承担海空军战略威慑和远程打击使命。然而,轰-6系列毕竟基于老旧的图-16平台,改进潜力有限,注定是过渡时期的无奈选择。我国军方已经证实了正在发展新一代战略轰炸机,5月8日西飞发布的宣传片中出现了飞翼式的新型战机轮廓,“The Next”的字幕不知是否昭示着轰-20的到来。 【版权声明】凡来源学习时报的内容,其版权均属学习时报所有。未经中央党校报刊社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或建立镜像。如需使用请点击后方“获取授权”按钮!
|